阳光明媚,万物复苏,伴随着和煦的春风,二实小教育集团紫云校区在3月4日下午开展了青年教师“研磨课堂”活动。本次教研活动的主题为“课堂基本学力习惯的培养”,市研训员朱洁如和集团35周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参加了本次活动。
教学演绎,展现语文魅力
第一节课由卢琪韵老师执教的《“贝”的故事》第一课时。卢老师的课堂内容丰实,板块清晰,互动频繁。卢老师以甲骨文介绍作为课堂导入,让学生在课堂伊始就感受到汉语言文字的博大精深。在课堂推进中,她引导学生合作学习提取文本信息,找到古人眼中的“贝”的特点和用途,让学生了解“贝”字的字形字义,进一步发现形声字的规律。
第二节课是由宣馨蕾老师执教的童话故事《三袋麦子》。宣老师关注到了童话故事的独特价值,带领学生逐层剖析故事内容,师生共同合作完成了脉络清晰的思维导图。不仅如此,别出心裁、扎实细致的字词教学更是令不少听课老师点头赞许。一个“麦”字,多维度地引导学生记住它的相关词语;一个“防”字,用生动的古文字让学生了解“偏旁表意”的学习方法……
教学研讨,碰撞思维火花
互动研讨中,张轶老师围绕“学力习惯”中的“学习态度”,感叹卢琪韵老师注重培养学生的翻书和书空习惯,及时提醒学生注意端正读书写字姿势。这样端正的学习态度,良好的学习习惯结合适当的学习方法,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。同时,张老师也指出了两位老师的共性问题:老师牵引的太多,需适当放手,让学生独立思考,打开思路。荀霞老师重点评析了卢老师的课,称赞其生字教学扎实;书写认真示范,评价标准清晰;教学内容充实,信息量很大,师生合作默契,值得所有老师学习。
最后,朱洁如老师对两堂展示课进行了高屋建瓴的引领。朱老师十分严谨,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,先是对“基本学力习惯”的定义提出了质疑。随后,她大力称赞两位老师教学辅助材料准备充分,课件制作规范,并且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倡导合作学习,增加了生生互动的机会。但也委婉指出了两位老师仍需提升之处:教学环节的要求要有弹性,进一步重视备课过程中的预设环节,给予学生充足的思考机会。因此,怎样让语文课堂更有情趣?这成为了青年教师必须要思考、探索和改进的问题。朱老师也为困惑的青年老师们提出了合理的建议:要互相合作,互相学习,努力创建有情趣的课堂,让教学达到“润物细无声”的境界。
本次活动加强了集团内部老师的相互交流,促进了青年教师的共同进步。相信通过这次教研活动,老师们明确了课堂教学的努力方向,定将立足自身实践,不断超越自己,努力提升教学水平。
(文:薛梦涛 摄:周咏妍 审:汤岚)